新媒體、自媒體、社會化媒體的聯系和區別
新媒體、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都是當下大熱的概念,可它們各自的定義是什么?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
知乎上很多人談這幾個概念,但大部分都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認識不夠全面,這種片面的認識會影響我們對新媒體行業的深入了解。
在進一步學習新媒體前,有必要先厘清這幾個概念。為此,查找了國內外的權威資料,畫了幾張小圖,讓你一目了然,從本質上厘清這 3 個概念。
新媒體、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概念出現的時間
我們首先了解下新媒體、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出現的時間。從出現時間上來看,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的概念都是近年來才被廣泛討論,新媒體的概念比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出現的時間早得多,但關于三者定義的爭議都非常大,尚未形成統一定論,小編也只能選取其中較為權威的部分,結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整理。
“新媒體(New media)”一詞源于 CBS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 P·Goldmark 1967 年的一份商品開發計劃。之后,美國傳播政策總統特別委員會主席 E·Rostow 在向尼克松總統提交的報告書中,也多處使用了”New Media”一詞(1969 年)。由此,新媒體一詞開始在美國流行并迅速擴展至全世界。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自媒體(We Media)”概念在 2002 年底,由專欄作家 Dan Gillnor 首先提出。2003 年 7 月美國資深媒體人 S Bowman 和 C Willis 聯合發布了名為“We Media”的線上研究報告。
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里面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絡社區。
“社會化媒體(Social media)”概念在 2007 年,最早出現在《什么是社會化媒體》一書中,以Facebook 和 Twitter 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在全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并逐漸發展成為與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和電子商務相匹敵的互聯網基礎性應用。
社會化媒體即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指互聯網上基于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臺。
社交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等。社交媒體在互聯網的沃土上蓬勃發展,爆發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傳播的信息已成為人們瀏覽互聯網的重要內容,不僅制造了人們社交生活中爭相討論的一個又一個熱門話題,更進而吸引傳統媒體爭相跟進。
新媒體、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的聯系和區別
1.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
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圖像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于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是多媒體并不能取代傳統媒體。
媒體(media)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傳統四大媒體為:電視、廣播、報紙、雜志。
這個概念是我們開始分析的基石。結合傳播學中經典的 5W 模型,琛姐畫了下圖來描述傳統媒體:
“5W”模型來自于五個要素同樣的首字母 “W”,它描述了構成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影響極為深遠。“5W”模型是:誰(Who,傳播者)→說了什么(Says What,信息)→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媒介)→向誰說(To whom,接收者)→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傳播效果)。
傳統媒體時代,只有權威組織機構才具有媒體資質,它們通過傳統媒介(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渠道)傳播信息,傳播對象可以是任何人。
2.新媒體
關于新媒體的定義很多,至今沒有定論,我們來看兩個比較權威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這兩個定義反映了: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有兩個最核心的改變,一是傳播媒介由傳統媒介變成了基于互聯網的新媒介,二是傳播者由權威媒介組織變成了所有人。不過第二個特點在新媒體發展早期并沒有被強調,直到自媒體迅速發展,普通個人作為傳播者才引起廣泛關注。
當在傳統媒體前加上“數字”時,它們就成為了“新媒體”,例如:數字電視、數字廣播、數字報紙、數字雜志等等。
3.自媒體
關于自媒體的定義也很多,最權威的如下:
美國資深媒體人 S Bowman 和 C Willis 聯合發布的名為“We Media”的線上研究報告指出,“We Media(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
這個定義的重點是“普通大眾”,即自媒體的核心。傳統媒體把傳播者和接收者區分得很清楚,是一種“自上而下”、“點對面”的傳播方式,自媒體打破了這種不公平的傳播方式,它強調普通大眾也可以成為傳播者,傳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被模糊,傳播方式轉化為“點對點”。從定義分析,自媒體是一種特殊的新媒體,它對新媒體中的傳播者做了更嚴格的限定。
當把新媒體的傳播者限定為“個人”時,它們就成為了自媒體,例如:個人博客、個人主頁、個人日志等等。
4.社會化媒體
社會化媒體的概念出現最晚,爭議很大,我們選擇早期的兩個較為權威的定義作為參考:
Antony Mayfield 在《什么是社會化媒體》一書中將社會化媒體定義為一種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
Dion Hinchcliffe 認為社會化媒體的定義應遵循一些基礎規則:以對話的形式溝通,而不是獨白;參與者是個人,而不是組織;誠實與透明是核心價值;引導人們主動獲取,而不是推給他們;分布式結構,而不是集中式。
社會化媒體與其它新媒體的區別在于,社會化媒體在網絡中模擬了真實世界的人際關系,并且將真實世界的信息傳遞方式在互聯網進行移植、擴大,使得個體的聲音被傳播得更遠。并且,它的傳播者也是個人,不是組織。
所以,我們可以把社會化媒體理解成是一種特殊的自媒體,它強調接收者由所有人變成基于社交網絡的傳播。
當為自媒體的接收者創建一個社交網絡時(這個社交網絡可以基于熟人關系,可以基于興趣愛好等等),它們就成了社交媒體,例如:基于興趣社交的微博,基于熟人社交的微信,基于知識社交的知乎等等。
新媒體、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的關系
根據以上分析,3 個概念的關系可用下圖描述:新媒體概念是最寬泛的,自媒體是一種特殊的新媒體,社會化媒體又是一種特殊的自媒體。
鏈接:媒體
媒體(media)一詞來源于 拉丁語“Medius”,音譯為 媒介,意為兩者之間。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 工具、 渠道、載體、 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 手段。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承載信息的物體,二是指 儲存、 呈現、 處理、傳遞信息的 實體。
“媒”是“女”字旁,《 詩· 衛風·氓》中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語又講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可見,很早之前,“媒”主要是在男女婚嫁中起傳情達意的中介作用。
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電視、廣播、報紙、周刊(雜志),此外,還應有 戶外媒體,如路牌 燈箱的廣告位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出新的媒體,例如: IPTV、 電子雜志等,他們在 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 了,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TAG:新媒體自媒體社會化媒體的聯系和區別
SEO就是搜索引擎優化:讓你的網站在搜索引擎(比如百度、谷歌)的排名更靠前,當用戶通過關鍵詞搜索時更容易搜到你的網站,從而實現企業品牌曝光、主動獲客和營銷推廣的目標。為什么要做SEO?
提高網站訪問量:SEO能讓你的網站在搜索引擎結果中更靠前,吸引更多客戶點擊。
降低市場營銷成本:相比于付費廣告,SEO是一種更經濟有效的營銷方式。
提升品牌知名度:網站排名靠前,可以讓更多用戶看到你的品牌名稱和信息,增強品牌影響力。

成本低廉:主要成本是優化師的工資。
效果穩定:一旦網站排名上升,效果穩定持久,可持續獲得展現機會。
不受地域限制:SEO的效果可以覆蓋全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什么樣的公司更適合做SEO優化呢?大多數行業都可以從SEO中受益。特別是那些希望用戶主動訪問我們的網站、降低營銷成本、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企業。通過SEO來優化自己的網站,可吸引更多潛在客戶。
SEO是一種工人的有效的網絡營銷手段,可以幫助企業提升關鍵詞排名,吸引更多用戶,實現商業目標。SEO是一個長期且專業的技術,企業在進行SEO時,必須耐心優化,因為SEO涉及到的不止是網站結構、內容質量、用戶體驗、外部鏈接這幾個方面;還有算法的更替、蜘蛛的引導、快照的更新、參與排序的權重等。

SEO策略


搜到你
讓用戶搜到你的網站是做SEO優化的目標,擁有精湛的SEO技術、豐富的經驗技巧以及對SEO規則的深刻把握才有機會獲得更好排名!

了解你
確保網站內容清晰、準確、易于理解,使用戶能夠輕松找到所需信息.使用簡潔明了的標題和描述,幫助用戶快速了解你的產品服務!

信任你
將企業的核心價值、差異化賣點、吸引眼球的宣傳語等品牌詞盡可能多的占位搜索前幾頁,增強用戶印象,優化用戶體驗讓訪客信任你!

選擇你
優化落地頁引導用戶咨詢或預約留言,引用大型案例或權威報道彰顯品牌實力,關注用戶需求和反饋,不斷優化產品服務讓用戶選擇你!
關鍵詞研究
品牌關鍵詞
提升品牌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吸引對品牌感興趣的用戶,同時幫助監測品牌在搜索引擎中的表現。
核心關鍵詞
是網站內容的主要焦點,能吸引大量目標受眾,提高網站在相關搜索中的排名。搜索量大,競爭較激烈。
長尾關鍵詞
更能夠更精確地定位目標受眾,提高轉化率,競爭相對較小更容易獲得排名,更符合用戶的具體搜索意圖。
區域關鍵詞
針對特定地區進行優化,幫助本地企業吸引當地用戶,提高本地市場的曝光度。適用于有地域性需求的企業。

競品關鍵詞
與競爭對手品牌或產品相關的詞,通過分析這些關鍵詞,可以了解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
產品關鍵詞
直接針對產品進行優化,與具體產品或服務直接相關,如產品名稱、型號、功能等描述性詞匯。
搜索下拉詞
反映用戶的搜索習慣和需求,是搜索引擎根據用戶輸入自動推薦的詞匯,與用戶搜索意圖高度相關。
相關搜索詞
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其他搜索詞匯,幫助用戶發現更多相關內容,同時擴展網站的優化范圍。
站內SEO
TDK優化
力爭一次性完成網站頁面標題、描述、關鍵詞的的合理部署
鏈接優化
包含LOGO鏈接、導航鏈接、文章鏈接及外部鏈接等SEO優化設置
HTML優化
HTML代碼、標簽等優化:H,alt,strong,title,span,title等標簽
內容優化
固定內容與關鍵詞SEO匹配、動態內容提升蜘蛛抓取率增強快照評級
站外SEO

1)降低文章內容在搜索結果的重合度。尤其是文章標題、段落主題、內容摘要等;
2)標題包含關鍵詞(可包含部分或完整匹配)字數控制在24字內;
3)提煉的文章概要(100字內)必須與關鍵詞有相關性才有意義;
4)新文章不要增加錨文本超鏈接,等文章快照有排名后再擴充錨文本鏈接;
5)文章內容與標題關鍵詞相呼應,建立關聯,也可根據關鍵詞擴充有關的內容;
6)文章中的圖片最好增加alt屬性,圖片不要失真和變形,寬度大于500px更優機會搶占搜索快照縮略圖;
7)文章排版合理、段落分明、段落主題用H標簽加強,段落內容用span或p標簽區分;
8)發布文章后先引導收錄。如提交搜索引擎登錄、合理使用有排名快照的內部鏈接;
9)如果文章7天還沒有收錄,就要提升文章內容質量再發布;